科研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科研新闻
草型浅水湖泊内源污染释放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27      【字号:

近年来,由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富集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湖泊内源污染控制已逐渐成为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草型富营养湖泊因沉积物中磷负荷高、释放风险及治理难度大而广受关注。然而,由于草型湖泊高的生产力特性,有机磷在湖泊磷循环中的作用仍倍受争论。 

近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陈敬安研究员课题组在高原喀斯特草型浅水湖泊内源磷释放机制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1)草型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的表观磷扩散通量非常高,平均值为0.37 mg·m?2·d?1。2)沉积物铁氧化/氢氧化物结合磷的还原释放对草型湖泊内磷负荷贡献较小。3)沉积物中含量较高的BD-P和NaOH-Pi 平均慢释放沉降速率分别为-19%和-7%,表现为汇;NaOH-Po和Res-P分别为41%和14%,表现为源。4)NMR分析结果显示,磷酸单酯和磷酸二酯是沉积物中有机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平均慢释放沉降速率分别达到了44%和28%。综上,草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不断沉积和降解的磷酯类有机磷组分是维持湖泊高生产力的关键,其降解过程在湖泊内磷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

 

1 草海沉积物不同磷组分与DGT-P(Fe)的垂向变化

  上述研究成果以“Organic Phosphorus Mineralization Dominates the Release of Internal Phosphorus in a Macrophyte-Dominated Eutrophication Lake”为标题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国际重要期刊《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3389/fenvs. 2021.812834.
  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7394、U1612441和41907279)、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2020]4Y015)、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黔科中引地[2021]4028)等项目的资助。

                                              (陈敬安课题组/供稿)